Search

你能接受與好友的遺孀結婚,養好友的小孩嗎?這是鄉土劇嗎?

  • Share this:

28|你能接受娶好友的遺孀,養好友的小孩嗎?〈我叫伊格言,這不是我的本名──保羅‧奧斯特《紐約三部曲》〉第二講精華版|伊格言

你能接受與好友的遺孀結婚,養好友的小孩嗎?
人真有所謂「自己的獨特性」嗎?

上一集我們談到《紐約三部曲》的壓卷之作〈禁鎖的房間〉。
天才作家范修將自己的著作,甚至遺孀蘇菲,都轉交給了童年摯友「我」;
「我」就此替代了范修的人生。
然而某日,「我」意外在信箱中發現一封奇怪的信──
那是署名范修的來信。
信中范修感謝「我」所做的一切,妻子蘇菲和小孩都有人照顧了,作品也已順利出版。
然而范修警告「我」,切勿試圖尋找他。范修這麼說:

> 我應該有權力以我認為合宜的方式度過我的下半生......
雖然我不喜歡威脅別人,但是我還是要警告你,
如果你試圖找出我的下落,我會殺了你......
我很高興,人們對我的作品如此感興趣。
但是這一切似乎距離我十分遙遠。
寫作對我而言,已經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了,
現在我也已對此沒有感覺。
我不會要回任何金錢,我也很樂意將所有財產留給你跟蘇菲。
寫作曾經是我的宿疾,現在我終於得以痊癒。

范修的「宿疾」痊癒了,但「我」的惡夢才正要開始。
現在壓力落回到「我」身上了。
這真是范修的來信嗎?還是有人惡作劇?
如果這封信確實來自范修,「我」該向蘇菲坦承一切嗎?
蘇菲的反應將是如何?
這其中隱藏了極大風險。
故事中,「我」選擇隱瞞此事,和蘇菲繼續快樂的婚姻生活。
然而范修真的希望就此人間蒸發嗎?
果真如此,那麼何必又多此一舉,寫封信來,將眾多未知的可能性加諸於「我」呢?范修這人超機車的,不是嗎?

伊格言分析,這正是〈禁鎖的房間〉的曖昧之 處──
范修內心深處禁鎖的房間,同時亦是「我」內心的禁鎖之地。
一個秘密,無人知曉,無從解答,
如同一墜入深淵的石塊般無聲無息;
因為無論對於范修或「我」而言,
理解他人和理解自己幾乎一樣困難。
與此同時,文壇開始盛傳范修並無其人,
是「我」假冒范修之名寫出了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。
故事急轉直下,出版商希望由「我」執筆范修的傳記,
平息此一爭議。
而「我」接下了此一任務。
這自找麻煩的程度和范修畫蛇添足的來信幾乎不相上下。
我們只能如此猜測:
或許「我」意圖藉由「撰寫傳記」此一儀式來「確認」范修的死亡?
〈禁鎖的房間〉筆鋒幾經轉折,最終幾乎將這樣的舉止歸因於「恨」。

恨意何來?伊格言說,那或許是一個「被取消的人」對一個取代自己之幽靈的恨。
那是「不存在」之恨──
表面上,這是個「我」取代了范修的故事;然而事實卻也可能是相反的──
是范修掏空了「我」的存在,將自己的意識碎片裝入了「我」的軀殼。
自從范修失蹤以來,「我」娶了范修的遺孀,
養范修的小孩,「我」自己的寫作事業近乎停擺(因為范修的身影過於巨大,而「我」原先並非天縱英才之人──
在整篇故事中,「我」高不成低不就,
原本是一個沒有名字,被作者滅去了個人殊異性的角色)。
「我」原本的存在幾乎被一個不在場的幽靈所徹底塗銷......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噬夢人》(聯合文學,2010) 《甕中人》(印刻,2003) 《拜訪糖果阿姨》(聯合文學,2013) 《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》(逗点,2011) 《零地點GroundZero》(麥田,2013) 《幻事錄: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16講》(木馬,2014) 《與孤寂等輕》(逗点,2019)
作家|《聯合文學》310期、《印刻文學》211期封面人物
View all posts